秒懂邮票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时刻,如同璀璨星辰,照亮着后人前行的道路。1944年的春天,正值中国抗日战争由战略相持阶段迈向战略反攻的关键时期,一篇名为《甲申三百年祭》的文章在重庆《新华日报》上连载四天,犹如一声响亮的号角,吹响了中华民族追求自由、民主、独立与富强的新篇章。这篇文章的作者,便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巨擘——郭沫若。彼时,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正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全力投入到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伟大斗争中。而郭沫若,这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文学家、历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选择在这样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以纪念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300周年为契机,撰写了《甲申三百年祭》。他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态度,深刻剖析了李自成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经验教训,为后人提供了一面宝贵的历史镜鉴。《甲申三百年祭》全文逻辑清晰,结构严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郭沫若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明朝末年的政治腐败、灾荒频发以及崇祯皇帝的昏聩无能,这些社会矛盾的激化最终引发了大规模的民变,为明朝的覆灭埋下了伏笔。第二部分,他详细叙述了李自成起义队伍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壮丽历程,特别是强调了知识分子李岩在起义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起义军如何最终推翻明朝统治、占领北京的辉煌时刻。第三部分,则是文章的核心所在,郭沫若深刻揭示了李自成起义军在占领北京后,由于骄傲自满、忽视敌人、不讲政策、内部腐化以及宗派斗争等原因,最终导致失败的惨痛教训。这篇文章的发表,立即引起了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视。毛泽东多次强调,要从李自成起义的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并将《甲申三百年祭》作为中共整风的重要文件之一。在延安和各解放区,该文被多次印成单行本,广泛传播,对推动当时的革命斗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郭沫若,这位四川乐山县沙湾镇的骄子,以其渊博的学识和横溢的才华,成为了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他的一生,著述颇丰,留下了《郭沫若全集》等珍贵的文化遗产。他不仅在文学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还曾担任政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文联主席、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技大学校长等重要职务,为新中国的文化、教育、科技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J87 郭沫若四方联邮票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历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1982年11月16日,中国发行了一套两枚的纪念邮票。第一枚邮票(J87-1)以郭沫若的肖像为主题,生动地展现了他出众的才华和坚贞不渝的革命品质。邮票上的郭沫若,宽阔的前额蕴含着无尽的智慧,有神的双目闪耀着聪敏的光芒,紧闭的嘴唇则透露出坚毅而富有表情的神态。这张邮票不仅捕捉到了郭沫若的外貌特征,更深刻地传达了他作为一位文学巨匠和精神领袖的独特气质。第二枚邮票(J87-2)则采用了郭沫若伏案进行写作构思的素描像。画面中,他右手紧握笔杆,左手托着额角,全神贯注地沉思着。这幅素描生动地再现了郭沫若凝神创作时的状态和气质风度,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他笔下流淌的激情和智慧。这张邮票不仅是对郭沫若文学成就的致敬,更是对他一生致力于文化事业和革命斗争精神的颂扬。《甲申三百年祭》的发表和这两枚纪念邮票的发行,共同构成了对郭沫若这位伟大人物的双重纪念。它们不仅让我们铭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岁月,更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郭沫若作为一位文学巨匠和革命先驱的崇高精神和不朽贡献。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继续传承和发扬郭沫若的精神遗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鸿邮艺术品拍卖会 德国邮票2000年邮票日儿童彩色风车1全1枚 成交价4.8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